从来没有想过在1930年就出现了可以高速自动连拍的相机,在那个手动机械相机横行的年代,不需要电池就能够自动完成释放快门,上弦,过片动作,无疑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过在机械方面十分变态的德国人,就作到了这一点,而且相机还做的体积小巧,手感十足,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个相机就叫ROBOT,这个名字也赋予了相机可以像机器人一样自动完成工作的特性。很多人在第一次见到ROBOT相机那出人意料的快速连拍和如同机枪扫射一般的快门声,都会张大了嘴巴。
赫尔曼-贝尔宁 奥托-贝尔宁
ROBOT相机出现在机械工业逐渐发达的30年代,也正是在那个年代,出现了非常多的机械经典,相机也在这个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海因茨·基尔菲特(Heinz Kilfitt)于1931年独立制造出了一台小型相机。这台小型相机采用了胶卷式相机的巧妙的旋转式快门设计,其片幅为24×24mm。可惜,像AGFA公司和柯达这样的相机品牌对此并不感兴趣。直到1932年,基尔菲特才遇到了他的伯乐——汉斯-海因里希·贝尔宁(Hans-Heinrich Berning)。汉斯-海因里希·贝尔宁的父亲奥托·贝尔宁(Otto Berning)是一家服装配件加工厂的老板。在父亲的资金支持和叔叔赫尔曼·贝尔宁(GEOS公司老板)的帮助下,1933年6月15日,汉斯·海因里希·贝尔宁建立了RoBot公司。
奥托·贝尔宁(Otto Berning)在二战之前曾是一名工业设计师,从小他就是一个疯狂的个机械迷。后来加入空军,这本是他情非所原的事,因为他是一个坚决的反战主义者,在德国皇家空军服役时他当任了一名飞机机械师。如果加装庞大的片盒和电子马达,可以以每分钟100多张的速度拍摄胶片。最终Otto Erning后来与LEICA设计师“奥斯卡.巴纳克”成为挚交好友。由于ROBOT源自军方,所以起点要高于LEICA。按Otto Berning的话来说,Leica非常出色,但他只是一名“绅士”,正如奥斯卡.巴纳克先生。
在设计ROBOT I型的时候曾对LEICA进行仔细的研究,并把ROBOT的片幅定为24×24毫米,这样摄影师便不必在拍摄时选择竖幅或者横幅了,而Leica则是24×35毫米。ROBOT采用发条式卷片设计,每上一次发条,可以拍摄20张照片,而且它非常小,在ROBOT所有型中,机身的体积只有常人的手掌一般大小。自ROBOT I型的出现,就被当时纳粹做为皇家空军的首选利器“航拍专用型”,战后仍被西方许多国家把ROBOT做为谍报人员的专用型号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ROBOT就无法摆脱为军方提供技术支持的命运,然而正因为如此,ROBOT在设计工艺上,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在后来的ROBOT II型开始就有一整套非常专业的配件,提供长达300米胶片的片盒,然而ROBOT与LEICA一样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传奇。经过时间的洗礼ROBOT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今天ROBOT系列仍然是旁轴相机当中的“机皇”。
robot公司位于杜塞尔多夫的总部
位于GroBschonau的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