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摄影广告以“瞬间”来形容箱式相机在取景和拍摄时的快捷迅速
图8-1 BOURQUIN龙形相机
吴钢 摄影
箱式相机不同于抽屉式相机,也不同于木制皮腔折叠相机,它的结构比较简单,机身就是一个木箱制作的整体,不可以把机身的前部分和后部分进行前后移动和伸缩,来改变焦距,所以箱式相机的调焦主要是通过镜头上的伸缩调焦装置来完成的。从调焦方式来看,箱式相机更接近于现代使用的胶片相机或者数码相机,用镜头内部的调焦系统前后伸缩,调整焦距。
早期的相机是一件奢侈品,因此在机身的设计上采用了当时一些钟表、家具的装饰方法,在一些贵重豪华的箱式相机上增添了一些铜制的小雕塑,作为装饰。相机上的这些铜制装饰物对相机的拍摄毫无作用,反而增加了机身的重量,不过当年的相机主要是放在摄影室内,靠木架或者是三脚架来支撑,所以重量并不是主要问题,倒是这些铜制的小雕塑能够在装饰和美学上,给摄影师和被摄者带来赏心悦目的感觉,也与当年的室内装修、家居、饰物相吻合。
1845年法国生产的BOURQUIN龙形相机,是最有代表性的木制箱式相机之一。这台在摄影术发明后不久就生产出来的早期的达盖尔银版法相机,造型奇特,装饰豪华,铜制Petzval镜头焦距为F4,镜头上有齿轨调焦装置,通过调焦旋钮来前后移动镜头,在机身后面的磨砂玻璃上观察取景和调焦效果,然后插上感光版进行拍摄。相机的机身是一个整体的梯形结构,后部分大而前部分逐步缩小,这样的设计比较科学,后部分可以承载尺寸大一些的磨砂玻璃和感光版,前部分可以承载直径并不大的铜制镜头。而节省下来的空间刚好可以安放两个龙形铜制雕塑,来增加相机的装饰感。这两个龙形与中国龙的造型不尽相同,是欧洲龙的形象,铜制的雕塑围绕在铜制镜头两侧,仿佛哼哈二将一般,仰天长啸,气势如虹。这台相机在很多珍贵古老相机的图录中都有介绍,在佳士德1998年10月15日的拍卖会上,印刷的图录上相机的估价是8000-12000英镑,最后以18400英镑的高价拍出。
图8-2 龙形相机的背部有磨砂玻璃取景器
吴钢 摄影
图8-3 铜制的龙形雕塑分列镜头两侧
吴钢 摄影
上面介绍的龙形相机是通过机身后的磨砂玻璃来取景的,还有许多箱式相机是通过机身上的反光式取景器来取景的。
图8-4 龙形雕塑特写
吴钢 摄影
图8-5 机身的后面换上片盒,拉出插板,就可以拍摄了
吴钢 摄影
图8-6 片盒内部,拉开插板看到片盒内部,可以装载金属感光版
吴钢 摄影
图8-7 EUREKA牌的木制箱式相机,皮囊换片
吴钢 摄影
图8-8 机身顶部前面的快门调速齿轮钮
吴钢 摄影
图8-9 机身后部打开后板,可以看到机身里面的片仓和片盒
吴钢 摄影
如图8-7所示EUREKA牌木制箱式皮囊换片相机也很有特点,它是1888年在英国伦敦制造的。镜头前有内置镜头盖,向上推动镜头盖,镜头打开。镜头光圈为F6,焦距为150mm。机身顶部前面有快门调速齿轮钮,可调整1/15s、1/25s、1/40s、1/80s四种速度。机身的右侧有拉线,拉出后上紧快门,是带圆孔的圆盘旋转式快门。机身是由前后两组木箱互相套装组成,前后拉动调节焦距;机身上部有白色金属尺寸标板,用以调整焦距。两个反光式取景器,分别为拍摄横幅和竖幅照片取景所用;机身后部的上方有盖板,打开盖板,有皮质密封的皮囊;机身后部有可以安装12片片盒的片仓;拍摄尺寸为8cmX8cm。机身左侧的扳把可以推动片仓里已曝光的片盒上升到皮囊里;摄影者用手隔着皮囊把片盒拔出,放在片仓里顺序排列的片盒的最后面,这样,挤堆到最前面的未曝光的片盒和感光片,又可以准备下一次的拍摄了,这也应该算是半自动换片吧。上述几种相机,都还没记数装置,需要摄影师牢记装入的片盒数目和已经拍摄的张数,否则就容易漏拍或者重拍,使用时非常不方便。
图8-10 法国生产的J.BUISSON木制箱形相机
吴钢 摄影
1891年在法国的戛纳和尼斯地区制造的J.BUISSON箱式木制相机,机身的上部可以前后移动调焦;木制机身的前面有两个反光取景器,分别为拍摄横幅和竖幅照片取景所用;机身侧面的前下方是焦距调节旋钮,驱动机身前部的小皮腔前后移动,调节焦距。镜头装在皮腔前面,也就是机身前方的上半部分,这部分的前面有可向下翻开的面板,翻下面板,露出镜头和反光取景器,此时可以看到包括镜头、反光取景和快门装置的金属部分,结构复杂。左侧面有旋钮和拉杆,拉出后上紧快门,旋钮上方有快门按钮。镜头的右侧是快门调节杆,左右拨动调节杆,可以调节三挡不同的速度。快门也是由带圆孔的圆盘旋转,露出或遮挡镜头,控制曝光。此机可以拍摄12张9cmX12cm的平板感光片。过片装置包括木制机身的后部带弹簧的压板,把片仓中的顺序排列的片盒压紧在片仓里;机身侧面有摇把,片仓里最前面的一张片盒拍摄曝光后,转动摇把,机械换片装置使片盒的下部不动,上部向前下方移动,使片盒从垂直状态向前下方扑倒,呈水平状态,掉到机身下面的接片仓里,这时第二张片盒又向前移动,准备第二次拍摄。拍摄完毕后,片盒全部掉到机身下面的接片仓里,此时可以在暗房中拉开机身底部的插板,露出拍摄完的片盒,取出并冲洗底片。
图8-11 翻下机身的面板,露出镜头部分
吴钢 摄影
图8-12 木制机身后部带弹簧的压板和底部的插板
吴钢 摄影
图8-13 拉开底部的插板,拍摄完的感光版可以从底部掉下来
吴钢 摄影
1901年荷兰制造的GUY DE CORAL木制箱式相机在连续开启快门和快速换片上设计新颖。荷兰相机本来就十分稀少,这台有辅助机械的木制相机就更为少见。它的机身上也有两个反光取景器,分别为拍摄横幅和竖幅照片取景所用。镜头右下方的旋钮用于上紧快门,此机采用钟表的发条式快门驱动方式,上紧快门后,可以多次连续拍摄。快门旋钮的上方是速度调节钮,镜头外面可旋转的金属圈上有两个突出的小圆点,用手转动金属圈调节光圈大小,分成3、6、9、12、15五个挡。机顶上有金属旋钮和指针,指针指向不同的距离。拍摄者目测距离后,转动旋钮和指针,旋钮通过传动装置,带动镜头前后移动,调节焦距。同时顶板上有红色圆形玻璃窗,里面有水珠显示竖幅拍摄时机身的水平状况。机身侧面面板的前方有金属快门释放按钮,由于是发条式连续拍摄,所以在快门按钮的旁边设置了保护拨杆,把拨杆拨到快门按钮上,就能防止操作时误按快门。
图8-14 荷兰制造的GUY DE CORAL木制箱式相机
吴钢 摄影
图8-15 机顶上有调焦用的旋钮和指针
吴钢 摄影
这部相机的换片系统也与众不同。侧面面板的后面有白色计数圆盘,从1到12,最多可以连续拍摄12张平板感光片。侧面面板的右上方也有红色圆形玻璃窗,里面有水珠显示横拍时机身的水平状况。白色计数圆盘下面是落片旋钮。为什么叫落片旋钮呢?打开机身后部的盖板,可以看到带合页的盖板上有压紧弹簧,机身后部附带可取出的、承载片盒的黑色片盒框。使用时在暗房里把片盒内装入平板感光片,顺序排列在片盒框里,装入机身后部的片仓,盖上机身后部的盖板,此时弹簧把片盒框和里面的片盒压紧在片仓里。特别注意的是,此种相机使用了专用的片盒,它的片盒与众不同。片盒的下面两端有两个金属尖,或者说金属脚突出在片盒下面,装片时,12个片盒下面的金属尖刚好插入到片仓底部两边的槽形轨道里。当第一张片盒里面的感光片拍摄完毕后,转动机身侧面的落片钮,落片钮带动机身里面的传动杆转动,因为传动杆设置在槽形轨道最前方,所以传动杆拨动第一张片盒下端的金属尖,使第一张片盒向前方的水平方向“扑倒”,也就是底部不动,上部向前下方倒下,整个片盒掉到机身的下部。由于机身后部盖板上弹簧的作用,余下的11个片盒前移,准备下一次拍摄。12张全部拍摄结束后,在暗房里打开机身后部盖板,取出片盒,冲洗底片。
图8-16 打开机身后部的盖板,可以看到盖板上的弹簧,还有片仓和片盒
吴钢 摄影
图8-17 片仓中的槽形轨道
吴钢 摄影
在林林总总的早期木制箱式相机当中,法国的SOL公司在1898年推出的西格黑斯特(Sigriste)相机是非常有特色的。该相机由该公司的创办人西格黑斯特设计制作,堪称是一台豪华高档的机型,也是一台品种、品味双全的珍品,不但换片快捷,而且快门速度极快。这台用陈年核桃木制作的相机,机身用棕褐色芝麻纹真皮镶饰,典雅高贵,手感舒适。竖立起来像是法国的壁炉钟造型,又像是中国火炉上的“拔火罐”,装在三脚架上横置拍摄时,更像是一头凶悍矫健的猛兽。机身上安装了蔡司(Zeiss Krauss Planar)镜头。焦距为160mm,光圈为F3.8,拍摄尺寸为9cmX12cm。与众不同的事它的快门装置,加装金属的窄缝式快门,曝光方法有如现代的扫描仪和复印机,金属窄缝自上而下快速移动,对感光片扫描曝光。金属窄缝由琴弦一样的羊肠线牵引,通过复杂的机械装置,再连接到机身的速度圆盘上,由弹簧上的拉杆控制调整速度。按动快门时,金属窄缝由于弹簧操纵和自身重量的原因,迅速向下纵向移动,扫描曝光。因此这类机型只能以速度圆盘向上的方向拍摄,不能颠倒机身进行横向拍摄。此机的快门速度极快,达到1/5000s。如此之快的曝光速度,又是大幅面相机,即使在今天也不多见。
图8-18 Sigriste豪华相机
吴钢 摄影
图8-19 机身上装配的Zeiss Krauss Planar镜头
吴钢 摄影
图8-20 机身上可以转动的速度盘
吴钢 摄影
这台相机的换片装置设计可以说是登峰造极。我们现在使用的大幅面页片相机,都是要把片盒装在机身上,抽出插板再拍摄,拍完后插上插板,换另一面拍摄,然后换另一片盒拍摄,很不方便。插板也常常没地方放。西格黑色特相机的片盒却设计独特,它的插板被设计成可以弯曲的遮板,遮板是用无数根细小的木条粘贴在黑布上做成,木条的两端插在片盒周围的滑槽里,就像现代的车库或商店的卷帘门一样滑动自如。片盒装在机身上,片盒芯设计成抽屉式,抓住把手拉出抽屉,插板徐徐沿片盒的滑槽拉出,遮住感光版,拉到头时,推入抽屉,遮板拉开,露出感光版拍摄。然后拉开抽屉,第二次推入抽屉时,第二张感光版自动变换位置,升上来露出感光版拍摄,如此重复往返,最多可以拍摄12张,简单得就像开抽屉一样,拉开,再关上,片盒就换上去了,而且遮板始终在机身上运动,难怪当时人们称它为魔术师式换片法。这台相机属于豪华型相机,采用了提琴和钟表的制作工艺,选料上乘,做工精良,历经一百多年还能滑动自如,运转如初。
图8-21 独特的抽屉式推拉换片法,拉出片盒时,卷帘门式的遮板自动把感光版挡住
吴钢 摄影
Sigriste相机在获得成功后不久,又推出了较低价位的6cmX6cm型相机,同样是可更换的抽屉式片盒,可以拍摄12张单张页片,装配相对简易的Tessar Krauss型镜头,焦距为100mm,快门速度为1/2000s。同年又推出了6.5cmX9cm型相机,也是拍摄12张页片,配置为Krauss Planar镜头,焦距为110mm,光圈为1:6.3,速度为1/2500s。之后,以为曾经在SOL公司工作过的迪兹昂先生,又在巴黎制作推出13cmX18cm大幅面的Sigriste相机,使用了Tessar Krauss F4.5cm镜头,焦距为210mm。Sigriste家族中的唯一一部双镜头立体相机也是由西格黑斯特设计,于1898年在巴黎制作,片幅为6cmX13cm,使用了焦距为F100mm的Tessar镜头,光圈为1:3.5,速度从1/60s指1/2000s。
Sigriste相机共推出了四款机型,外加一款安装了双镜头的立体机,都为统一的“拔火罐”式造型,棕色机身,每款各有特色,从外型上就看出是一母同胞,像一套邮票一样整齐。如今虽不如当年辉煌,但仍是收藏夹搜寻的首选,如果能集结成套,更是许多人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