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事溯源》第十三章 柯达相机

作者:吴钢   来源:《影事溯源》   
摘要:在摄影术发明的过程中,用纸做负片一直是发明家的努力方向。从摄影发明初期的塔尔波特开始,发明家们就开始致力于在纸上摄影的研究。塔尔波特是与达盖尔同时期的伟大的摄影术


1913年柯达的相机广告


图14-1  法国巴黎生产的HERMARIS牌相机
吴钢  摄影

在摄影术发明的过程中,用纸做负片一直是发明家的努力方向。从摄影发明初期的塔尔波特开始,发明家们就开始致力于在纸上摄影的研究。塔尔波特是与达盖尔同时期的伟大的摄影术发明家,他在纸质负片上晒印出纸质正片照片,但是由于塔尔波特的克罗式摄影法的影像不如达盖尔法的金属版照片细腻,所以始终没有流行起来。

自从玻璃干版摄影法成功之后,人们又回过头来开始了用纸张代替玻璃制作干版的研究,并最终取得成功。纸质干版的颜值成功在摄影感光材料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使感光版的重量和体积大大减少,而且使坚硬不可弯转的“感光版”过渡到柔软可以卷曲的“感光片”。这是摄影感光材料史上的一场革命,这场革命也为后来进入到世界所有家庭的“胶卷”奠定了基础。

使用纸质感光版,就是把相机里的玻璃感光版换成纸质感光版。这种纸质的负片虽然没有玻璃版细腻,但是拍摄出来的影像还是比较清晰的。它最大的好处是重量轻,节省存放时间,摄影师外出拍摄时可以携带许多大幅面的底片,而且不用放在专门的、有许多隔槽的密封箱里,只要用一个大纸夹子夹起来就行了;其缺点是透明度比较低,曝光时间比较长。

纸质感光版的研制历史过程很长。在塔尔波特之后,也有许多人做过这方面的尝试。有人曾经试用过在纸上涂淀粉,效果不够理想,后来是勒格雷(Gustave le gray)于1851年在法国发明了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他将普通的蜡涂在纸上,蜡把纸上的微小的孔隙填平,增加了纸张的透明度。用这种方法印出的照片效果不错,而且操作简单,其最大的好处是重量减轻了,可以比较容易地到室外拍摄风景和建筑。后来,又有蓖麻油等物质用来加强纸张的透明度。


图14-2  HERMARIS牌相机使用的纸质胶卷在后背里转动的情况
吴钢   摄影


图14-3  转动纸质胶卷的钥匙
吴钢  摄影

由于这种纸质负片的柔韧度非常好,人们开始构想一个大单的想法:“如果能够制作出可以卷曲的感光版,不但使得摄影师可以轻易地连续拍摄照片,而且可以把相机的体积大大减少。”于是“弯曲”的负片开始在笨重的木制相机上试用。

法国巴黎生产的HERMARIS牌相机,就是在机身后面添加了使用纸质胶卷的后背。这个后背可以拆下来,打开插板,我们可以看到里面纸质胶卷在后背中旋转和输送的过程,这个运动过程,是通过摄影师用手转动一个类似于钟表钥匙的装置来完成的。

从当今摄影界乃至全世界范围来讲,柯达都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品牌。但是从摄影术发明至今,在170多年的摄影历史长河中,柯达只是一个后来居上的品牌。摄影感光材料经历了尼埃普斯法沥青金属版、达盖尔法金属版、湿版火棉胶玻璃版、干版火棉胶玻璃版、明胶玻璃版、纸质干版的漫长岁月之后,伊斯曼公司才宣告成立,从生产轻薄的纸质干版开始入手。

19世纪末,美国年轻的银行职员伊斯曼(George Eastman)开始学习用火棉胶拍摄照片。在1884年他发明了一台机器,可以在感光版上涂布乳剂药膜。他还试验把纸用蓖麻油浸泡,增加纸的透明度,制作出纸质的负片。由于这种纸质负片柔韧度非常好,聪明的伊斯曼由此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能够制作出可以“卷曲”的感光版,不但使得摄影师可以轻易地连续拍摄照片,而且可以使相机的体积大大减少。

伊斯曼被这种“卷曲”的感光版的市场前景鼓舞着,很快就制作出了卷装的纸质感光胶卷,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人们开始改口,把这种能够卷曲的感光版称作“胶卷”,而这个称谓也一直延续至今。当然,由于受到数码摄影存储卡的冲击,胶卷将来的前景不知道将会如何,不过,在胶卷刚刚问世的时候,它立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种新兴的、卷装的纸质胶卷可以装在特制的、相对小巧的片盒里,把片盒的后背打开,把胶卷装入片轴,再通过滚轴,挂到另一个片轴上。然后盖上后背,装到相机上,打开插板,就可以进行拍摄了。这种方法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135和120相机的工作原理的前身。而在此之前的各种摄影法,如达盖尔银版法、湿版火棉胶玻璃版法、干版火棉胶玻璃版法等,都是使用平板、硬性、不能弯曲的感光版。伊斯曼创造性地把它们改装成柔韧、软性、可以卷曲的感光胶卷,适时地利用纸质负片的卷曲性能,对相机连续拍摄时的换片装置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为现代感光胶卷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也对推动摄影的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1886年,伊斯曼的公司开张,批量生产这种纸质感光胶卷。


图14-4  保存至今的、真人般大小的柯达早起广告牌,金发美女手持柯达相机
吴钢  摄影


图14-5  第一台柯达相机The Kodak
吴钢  摄影

后来柯达公司又生产出赛璐珞胶卷,产品更上一层楼,从此以后,摄影不仅仅是少数专职摄影家的工具,而是所有人都可以掌握的日常消费品。

伊斯曼.柯达公司在1888年推出了第一台柯达相机The Kodak,当年的售价是25美金。出厂时相机里已经装好胶卷,可以拍摄100张直径6.35mm的圆形照片。这台相机使用直线性快速镜头,旋塞孔式的快门由机身上方的拉线控制,只有一挡速度,约为1/25s,固定焦距,无需调焦,只要阳光充足,两米意外的景物都能拍摄清晰。这部相机虽然结构简单,但却在摄影史上占据重要位置,可以称为划时代的相机。它不但使用了弯曲的胶卷,还可以从容地卷片、过片,快速、方便地拍摄100张照片,而在此之前,连续拍摄如此之多的照片是不可想象的。它打破了以往摄影师包揽全部摄影工作的模式,由柯达把冲洗、印相这个令专业摄影师都头疼的烦琐、复杂的工作拿回来自己完成。柯达第一次向全世界宣布:“您只要按快门,其他的由我们来做。”这个看起来简单,却又前所未有的承诺,彻底打消了普通人对拍照片和冲洗技术的畏惧心理,使得人人都能享受到摄影的乐趣,这部小巧的相机也成为大众手里的消费品。其实,在柯达这句著名的宣传口号下面,隐藏着的含义是:“您只要按快门,其他的钱我来赚。”柯达公司第一次从冲洗中收到利润后,再接再厉,陆续推出多种长方形黑盒相机,持续十多年之久。我曾先后见过几台保存至今的The Kodak相机,有的保存完好,深知还有快门盖。如图14-5所示的这一台虽然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雨,机身老化,色彩斑驳,但仍基本完好。这种长方形的相机成功推出后,受到广大普通消费者的热烈推崇。



图14-6  第一台柯达相机的广告


图14-7  第一台柯达相机在1888年拍摄的照片,是用鸡蛋清相纸洗印出正像照片

顾客买到这种The Kodak相机时,机身里面已经装好胶卷,拍摄时固然方便,但是拍摄结束后,需要把相机邮寄回柯达公司,由厂家把胶卷拆卸下来,冲洗好照片,再在相机里装上新的胶卷,一起邮寄给顾客。如此循环往复,邮寄相机实在是既烦琐又不方便的事情。由于柯达公司在1895年推出了Pocket相机,这是一台木制机身真皮包裹的相机,有黑色和棕褐色两种机型,当年的售价是5美金。它使用了带黑色防光纸背的102胶卷,这也就是后来我们常用的120胶卷的前身。这台柯达Pocket相机可以拍摄4cm 5cm尺寸的照片,这个拍摄尺寸比后来风靡世界的135胶卷的拍摄尺寸还要大将近一倍,成像质量得到了保证,而且相机的机身又很小巧灵便,因此深受消费者的欢迎。相机的机身上部增加了一个反光式取景器,取景更加方便、快捷。机身上还有卷片旋钮和快门旋钮,快门用弹簧控制,扇面形的快门在镜头前摇摆移动,而扇面当中的圆洞移到快门前时开始曝光,移开后曝光结束。相机内的片仓可以整体从机身中取出,更换胶卷十分简单、快捷,方便普通消费者装卸胶卷。


图14-8  柯达Pocket相机
吴钢  摄影


图14-9  柯达Pocket相机的扇形快门关闭时的状态
吴钢  摄影


图14-10  柯达Pocket相机的扇形快门开启时的状态
吴钢  摄影


图14-11  柯达Pocket相机片仓可以从机身中取出来
吴钢  摄影

柯达公司推出Pocket相机最重大的发明与贡献在于Pocket相机所使用的这种带黑色纸背的102胶卷,可以由使用者在光亮处自行装卸。相机后背有红玻璃圆窗,卷片时透过红窗,观察纸背后面的号码,再控制胶卷在机身内移动的位置,非常方便。从这种简单易行的黑色纸背开始,顾客再也不用把相机连同胶卷寄来寄去了,只需在商店里买回胶卷,装到相机里面,拍摄后,即可自行把相机后背打开,取出胶卷,送到商店里冲洗,然后再买回新的胶卷,装到相机里,如此极大地方便了使用者,也催生出照相冲洗这样一个遍布世界各地的新兴产业,奠定了顾客自行拍摄、送交专业公司洗印的现代摄影模式,柯达公司功不可没。从此,用简单的相机拍摄,然后送到照相店冲洗,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历时百年而不衰,开创了银盐摄影的崭新局面。


图14-12  柯达Pocket相机和它使用的102型胶卷
吴钢  摄影

1897年,柯达在美国纽约推出了第一款横置皮腔折叠相机No.4 Cartridge(图14-13),这部大型木制机身相机外包裹黑色真皮,摄影尺寸是4英寸 5英寸,顾客可以选择使用装有玻璃版的片盒或者大型胶卷,机身上方和侧方各有一个反光式取景器,便于拍摄横幅或竖幅的照片。这种相机的特点是在长方形的机身横置时,翻板向下翻开,所以称为横置伸缩皮腔。打开前板后,把镜头下方的扳手扳下来,镜头可以伸出,转动旋钮,箭头指向标尺调焦,在机身后面的磨砂玻璃取景器上观看取景效果。换胶卷时,手要伸到机身底部的皮腔下面,有一个白色金属拉手,拉开后,后背的背板才能抽上来。插下去后,再把金属拉手推进去,锁住背板。相机使用直线性快速镜头,使用柯达Triple空气动力驱动的快门,速度从1/4s到1/128s。


图14-13  柯达4号木制折叠皮腔相机
北京祥升行藏品照片


图14-14  柯达4号相机的镜头
北京祥升行藏品照片


图14-15  柯达4号相机的背部
北京祥升行藏品照片


图14-16  柯达4号相机可供选择的玻璃感光版后背和胶卷后背
北京祥升行藏品照片

柯达4号木制折叠相机可以拍摄装有玻璃版的片盒或者大型胶卷。拍摄玻璃版时,首先在相机后部换上玻璃感光版后背。把相机后面的保护板取下来,在磨砂玻璃取景器上取景对焦,然后把磨砂玻璃拔出来,再插入装有玻璃版的片盒,拔出片盒上的插板拍摄。每个片盒可以正反装载两片玻璃感光版,也有两个插板可以拔出来曝光拍摄。

这是一台从“硬”质的感光版到“软”质的胶卷过渡时期的相机。玻璃感光版的拍摄质量好,但是换片和冲洗都不方便,而胶卷的过片只需要转动卷片轴就可以了,而且冲洗方便,成像质量还比不过玻璃底版,这种情况很像我们现在在胶卷和数码之间的选择一样。总之,正式因为当时的摄影师在玻璃版和胶卷之间选择性的使用,才有了这种“模棱两可”的相机。


图14-17  柯达4号相机背后的保护板和磨砂玻璃取景器
北京祥升行藏品照片


图14-18  拔出磨砂玻璃取景器,插入装有玻璃感光版的片盒,准备拍摄
北京祥升行藏品照片


图14-19  装玻璃感光版的片盒,上面的一个拔出了插板
北京祥升行藏品照片

柯达4号使用胶卷拍摄时,也要使用胶卷后背。打开后背后,能看到相机后面,左右两侧是装载胶卷的片槽。与左侧的普通120胶卷相比较,可以看到,这台相机的胶卷幅面非常大,宽度比120几乎宽了一倍。在左右两个片槽的上方各有一个固定卷片轴的装置,由扳杆和固定钮组成。向左拨动扳杆,固定钮向下突出,卡住卷片轴;向右扳动扳杆,固定钮向上收起,可以取出卷片轴。


图14-20  柯达4号相机的背后,片槽里的卷片轴比左侧的120胶卷宽了将近一倍
北京祥升行藏品照片


图14-21  片槽的上方有扳杆,向左拨动扳杆,固定钮向下突出,卡住卷片轴
北京祥升行藏品照片


图14-22  向右拨动扳杆,固定钮向上收起,可以取出卷片轴
北京祥升行藏品照片

继 4号木制折叠相机获得成功之后,柯达公司又推出了更加大型的相机,柯达5号(NO.5),如图14-23所示。伊斯曼.柯达公司于1898年在纽约生产制作出这种木制相机,黑色真皮包裹,再培生红褐色的真皮折叠皮腔,造型高雅稳重,设备轻巧灵动。其最大光圈指数是4,最小光圈指数是128;采用磨砂玻璃取景对焦。同时,机身上方和机身侧上方各有一个反光式取景器,便于拍摄横幅或竖幅照片。与前面介绍过的柯达4号一样,柯达5号可以选择拍摄玻璃感光版或者大幅胶卷,拍摄尺寸为5(横)英寸X7(竖)英寸,用尺实际测量,磨砂玻璃的片幅达到12cm(横)X17cm(竖)。也就是说,其卷片胶卷的宽度是17cm,这也是柯达卷片相机中尺寸最大的一款。相机使用OPTICAL CO RAPID RECTILINEAR BAUSCH & LOMB镜头,速度拨杆位于镜头的上方,有B门、T门和正常三种快门。驱动快门可以通过手拨动镜头侧面的快门拨杆,也可以通过橡胶皮球和橡胶管连接到空气压缩管,再由空气压缩管顶起来连杆,驱动快门。相机的前板,也就是镜头板上有两个铜制拨杆,上面的拨开后可以上下移动镜头板,下面的拨开后可以左右移动镜头板,用以调节透视变形。机身前板翻下后,镜头皮腔拉出来,齿轨调焦装置控制前后移动镜头板调焦。机身后背打开,可以看到后部巨大的胶卷轴,胶卷轴顶部有拨杆,向右拨动拨杆,顶住轴心的圆柱上升,可取出胶卷轴。片仓内为木制卷片片轴,用张开的两指做比较,可以看到片幅是非常大的,后来的120胶卷远不能比。后背的另一侧有装胶卷的片仓和弹簧卡子,便于装载和卡紧胶卷。


图14-23  柯达5号折叠式相机
北京祥升行藏品照片


图14-24  相机后面巨大的木制片轴
北京祥升行藏品照片


图14-25  机身的前板上的镜头和锁紧装置
北京祥升行藏品照片


图14-26  片仓中装载胶卷的弹簧卡子
北京祥升行藏品照片


图4-27  柯达3A型木制机身折叠相机
吴钢  摄影


图14-28  柯达3A型相机的镜头
吴钢  摄影


图14-29  拆下柯达3A型相机后面的背板,可以看到胶卷
吴钢  摄影


图14-30  一百多年前的柯达122型胶卷与现在的120型胶卷的比较
吴钢  摄影

在柯达4号和5号等横置机身相机推出后,玻璃感光版的使用者日渐稀少,方便、实用的胶卷称为主流。于是柯达公司在20世纪初推出了单纯使用胶卷的柯达3A系列相机,一改当初的横置机身,木制机身用黑色真皮包裹,这一机型也称为后来世界各国大批生产的金属折叠相机争相效仿的机型。柯达3A相机是其中比较大型的一种,拍摄尺寸达到了8cmX14cm,使用柯达122型胶卷。我们把这台相机的122型胶卷与现代的120型胶卷相比较,可以看出两者在片幅方面的差距;当然,两者在年代上也有一百多年的差距。该相机使用的是F.P.K Automatic镜头。

早在1900年前后,柯达就已经开始了宽画幅相机的研制。这种相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镜头左右摆动,拍摄出宽幅照片,因此也有人称之为摇头相机。如图14-31所示是柯达公司1900年在美国纽约生产的No.4 Panoram宽幅摇头相机,该型号是最早的柯达摇头相机,外形结构明显模仿5年前已经上市的法国Panoramique相机。这种相机前面的镜头可以转动142°,有特制的卷盘控制,使得胶卷在弧形轨道中弯曲起来拍摄。使用103型胶卷,可以拍摄5张9cmX30cm的宽幅照片。为了追求更宽的画幅和整个画面上清晰的影像,胶卷在镜头后面呈弧线形运动。相机镜头为可摇摆的快速直线性光学镜头。该款相机是柯达No.4 Panoram型中的D型,镜头下方有金属翻板,不用时可以翻上来盖住镜头,机顶有可翻起的反光取景器。最早的No.4 Panoram型相机则比较简单,镜头下方没有金属翻板,只是用镜头盖遮盖镜头,机顶也没有取景器。


图14-31  柯达No.4 Panoram宽幅摇头相机
北京祥升行藏品照片


图14-32  No.4 Panoram宽幅摇头相机的金属翻板翻下来,可以看到里面的摇摆镜头
北京祥升行藏品照片


图14-33  打开后板和侧板后,可以看到弯曲的胶卷运行轨道。胶卷轴从胶卷槽内拿出后,与它左侧的现代120胶卷比较,可以看出它的宽度
北京祥升行藏品照片

在宽画幅和镜头摇摆相机取得成功后,柯达相机再接再厉,又研制出了360°旋转拍摄的全景相机。拍摄时,整个相机可以在特定的圆盘底座上旋转360°,把前、后、左、右四周的景物全部拍摄下来。这不但需要相机旋转一周,还需要胶卷在卷片轴的作用下,与相机的旋转速度同步、同速的持续转片,保证胶卷在镜头后面准确无误地适时打开和卷起,让镜头收进来的景物顺延着在胶卷上曝光。胶卷的展开不能快,也不能慢,可见这台相机的设计和制作绝对是不同寻常的。柯达公司N°10-Cirkut是柯达公司1920年在纽约生产出来的。这台相机体态庞大,固定在特制的三脚架上,总重量达11公斤。从绑在三脚架上的胶卷,我们可以看到胶卷的宽度,胶卷的实际尺寸是20cmX244cm。这是一台拍摄大尺寸照片的大型相机,机身采用木制包皮,折叠式皮腔设计,由齿轨调焦系统操纵皮腔的伸缩前后移动,调整焦距,镜头为Graphic Rapid Rectilinear镜头,光圈为F6.5,焦距为8.5cm。



图14-34  柯达公司N°10-Cirkut全景相机
吴钢  摄影


图14-35  柯达公司N 10-Cirkut相机的齿轨调焦装置
吴钢  摄影


图14-36  柯达公司N 10-Cirkut相机的镜头
吴钢  摄影


图14-37  柯达公司N 10-Cirkut相机使用的宽幅胶卷
吴钢  摄影

在机身下部的圆盘形底座上有上紧发条的钥匙,转动钥匙,上紧发条,圆盘在齿轮和发条的带动下,承托这台相机缓缓旋转拍摄;而片轴下部的齿轮也与圆盘上的齿轮咬合,同步旋转,带动片轴上的胶卷随之展开、卷起。打开机身的后部片盒,我们可以看到片轴和片轴下面的咬合齿轮。相机旋转一周后,拍摄完毕。旋转拍摄的速度可以在机身侧面调节,从1/2s到1/12s。


图14-38  旋转钥匙上紧发条
吴钢  摄影


图14-39  片轴下部的齿轮,也与圆盘上的齿轮咬合
吴钢  摄影


图14-40  片盒里的片轴和片轴下面的咬合齿轮
吴钢  摄影


图14-41  旋转拍摄的速度,可以在机身侧面调节
吴钢  摄影

以生产胶卷闻名于世的柯达公司,曾经生产过方箱式相机、折叠式相机、摇头相机、全景相机、立体相机、双镜头反光相机、单镜头反光相机、木制相机、金属相机、塑料相机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机型,这本书以介绍早期的老式相机为主,所以就不一一列举了。柯达公司的聪明之处在于它深知巨大的国际摄影市场不是一两家企业可以全部垄断的,要想在胶片卷市场做大,必须协调与众多相机生产厂家的关系。

如果相机厂商配合胶卷厂商,设计、生产出与胶卷规格相匹配的相机,则一荣俱荣,否则将一损俱损。因此柯达生产相机的初衷和目的,似乎只是引领、启发甚至是诱导相机生产厂家按照自己的胶卷规格来生产相机。柯达曾先后生产过101、103、105、117、116、118、112、120、122、124、125、126、127、616、620、828、135等多种规格的胶卷和相机,但重点还是放在胶卷的研制、创新和优化上,力求最新、最好、最多。相机生产似乎只是玩票而已,如点水的蜻蜓,到处开花,品种繁多,却从不见硕果,从不摆出与谁竞争的姿态,更不会在某一机型上集中力量,做强做大,以避免对生产此类相机的厂商造成威胁。因此柯达与世界上的相机生产诸强几十年来相安无事、唇齿相依,并且共商协调,将胶卷的规格逐步精简、理顺,整合成我们现在见到的135型和120型胶卷。目的已经达到,柯达的相机生产也偃旗息鼓,安心坐稳它胶卷第一品牌的宝座。我们可以替柯达算一下账,一百多年来,市场上卖出的任何一个牌号的相机,购买者必然会陆续购买几十个甚至无数个柯达胶卷。柯达安享其成,坐收渔利,天下无忧矣。

在数码摄影崛起、传统银盐感光产品江河日下的今天,危机猝然降临,柯达公司自然不肯坐以待毙,早早地跻身于数码相机的生产研制行列。但是,没有了胶卷这一后顾之忧,其他相机生产厂商与柯达公司不再是合作与依附的关系,而是变身为竞争对手,甚至反目成仇。面对众多历史悠久、各据强项,又有技术专利保护的名牌相机厂商,柯达的数码相机生产命悬一线,前途渺茫,百年柯达,不之路在何方。就在这本书将近完稿之际,传来柯达公司破产的消息。一百多年的庞大帝国轰然倒塌,不禁令人感叹,产品更迭,世事变换,只在反掌之间。以本章图文作为“柯达祭”,不知是否恰当?

自古成王败寇,天下也没有不散的宴席。但是,柯达昔日的辉煌永驻,它留下无数台多姿多彩、形色迥异的古典相机,吸引着全世界收藏家的目光。由于前面介绍过的原因,把全部品种、型号的柯达相机和胶卷收集齐全,实在是一件困难重重,甚至是常人不可能实现的工作,但是如果能攻其一点,选择某一类型的柯达产品,力求收藏丰富,往往能事半功倍,成效显著。

声明:部分文章内容来自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文章

相关老相机

推荐专题
热门故事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