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LEICA自I(A)在1925年作为世上首个商品35毫米相机开始,随着之后的技术发展,通过升级,改进,在不同的时代涌现出众多的相机型号。如自原型机徕卡I(A)在出厂时是徕卡I(A),20世纪30年代有可能变成了徕卡I(C)的标准型,可以换镜头,到了后来又加上测距器,变成徕卡II(D),还可以加上慢门器变成徕卡III,快门最高速度从1/500 秒变成1/1000秒,成为徕卡III(A). 二战后50年代初,加上闪光同步,变成了徕卡III(A)到III(F)的升级机。徕卡I(A),1925-1932,一共生产了58000多台,大部分黑色油漆喷涂机身,当时没有镀络,机身外部是镀镍。该机配有四种镜头,anastigmat 5片3组 50MMF3.5,产量250台;Elmax 5片3组 50MMF3.5 产量800台;Elmar 4片3组 50MMF3.5:Hektor 50MM F2.5,当时最大光圈的镜头,产量1330台。
徕卡I(A)只有一个50mm的旁轴取景器,没有测距或靠估计,或用一个附带的测距器实现。与原型机和0系列不同的是I(A)使用了双布帘快门,一关一开,解决了无镜头盖时的安全过片;更重要是拍摄曝光时开布帘先启动,关布帘后启动,可设置宽窄的一条缝从底片上扫过,从而宽窄决定了曝光速度,从II(A)到MP这个技术已沿用至今有80年了,未曾改变。这个专利是使当时以及后来的蔡司不敌徕卡的重要原因。